媒体:原创 作者:华侨城湿地
专业号:华侨城湿地
2025/5/23 9:33:34
北鹰鸮
今年4月,深圳华侨城湿地公园迎来了一位罕见的“客人”--北鹰鸮。这种鸮形目鸱鸮科的中小型猫头鹰,是东亚地区独特的猛禽之一,因其神秘的行踪和独特的习性,成为观鸟爱好者们追逐的焦点。
似鹰非鹰的“森林猎手”
北鹰鸮体长27-33厘米,翼展66-70厘米,体重约168-250克,属于中小型猫头鹰。
它的外形酷似鹰隼,上体羽毛呈巧克力棕色或暗棕褐色,下体白色,胸部点缀着红棕色条纹,腹部则有明显的暗褐色粗纵纹。肩部的白色斑块和尾巴上的淡色横斑是其重要特征,而两眼之间的醒目白斑更是它的独特”身份证”。
迁徙的夜行刺客
图片来源于网络
北鹰鸮是典型的夜行性猛禽,但也偶尔在白天活动,这种灵活性在猫头鹰中较为罕见。它们偏好低海拔的落叶林和混交林,也会出现在城市公园或花园中。
它们的食性广泛,主要以鼠类、小鸟和昆虫为食。夏季时,蝴蝶等无脊椎动物在食谱中占比很高,偶尔也会捕食螃蟹、蜥蜴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北鹰鸮是少数会季节性迁徒的猫头鹰之一,夏季在东北亚繁殖,冬季则飞往东南亚越冬。它们生性胆小,迁徙停留时间短,因此在湿地能拍到北鹰鸮还是挺难得的。
森林中的“霍霍”低语
图片来源于网络
每年3-4月是北鹰鸮的繁殖期,它们会在树洞中筑巢,每窝产3-4枚卵,雌鸟独自承担孵化任务。幼鸟成长迅速,约25天后就能离巢。
在繁殖期,它们的叫声尤为明显,典型的声音是一系列深沉的双音节”ho-ho”,类似口哨声,有时也会发出连续的"gugu"声,黄昏和夜晚是聆听它们“低语”的最佳时机。
保护这些神秘的夜行者
北鹰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种群数量受栖息地减少和人类活动影响。如果在湿地或森林中遇见它们,一定记住要保持安静观察,切勿惊扰或伤害它们哟!
撰稿人:绿萝(贺贵艺)
图片:江离、网络
校对:刘晶晶
审核:张俊鑫
我也说两句 |
版权声明: 1.依据《服务条款》,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,版权归发布者(即注册用户)所有;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,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无商业获利行为,无版权纠纷。 2.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,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,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。该项服务免费,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。 名称:阿酷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网络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,完全遵守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。 |